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东软集团入选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项目单位。
本次试点项目分为61个子项目,东软集团入围“中国一汽基于商用密码算法的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应用项目”,试点方向为:车与云安全通信、车与车安全通信、车与路安全通信、车与设备安全通信等。
东软将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指南要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速车联网安全技术创新研发,高质量建设车联网身份认证技术系统和设施,积极接入车联网安全信任行业根和区域根、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安全信任根管理平台,推动提升我国车云、车车、车路、车设备等场景安全通信保障能力,形成车联网安全通信优秀解决方案,加快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
2020年,东软NetEye获得由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部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部副组长单位”称号。
2019年,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指导,东软牵头编写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车载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启动,该标准的编写邀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信部第五研究所、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指导单位;一汽轿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厂商;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华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与网络安全企业共65家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编写工作。
2018年,东软Scar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实现汽车信息安全真正的量产落地。
2017年,东软NetEye开始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为联合国WP.29提案,建设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并作为中国代表团创始企业代表,出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并提案。(UN/WP.29全称为: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主要开展整个国际范围内汽车技术法规和汽车产品认证的协调和统一工作)。
2016年,东软NetEye联合国内汽车厂商及国家级评测认证中心成立国内首个”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对外发布国内首个《车载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白皮书》行业标准,以及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东软NetEye成立车联网安全实验室,融合东软近三十年的汽车电子系统研发经验与网络安全技术积累,开启业务系统与安全深度结合的创新实践。
本次试点项目分为61个子项目,东软集团入围“中国一汽基于商用密码算法的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应用项目”,试点方向为:车与云安全通信、车与车安全通信、车与路安全通信、车与设备安全通信等。
东软将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指南要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速车联网安全技术创新研发,高质量建设车联网身份认证技术系统和设施,积极接入车联网安全信任行业根和区域根、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安全信任根管理平台,推动提升我国车云、车车、车路、车设备等场景安全通信保障能力,形成车联网安全通信优秀解决方案,加快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
2020年,东软NetEye获得由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部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部副组长单位”称号。
2019年,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指导,东软牵头编写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车载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启动,该标准的编写邀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信部第五研究所、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指导单位;一汽轿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厂商;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华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与网络安全企业共65家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编写工作。
2018年,东软Scar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实现汽车信息安全真正的量产落地。
2017年,东软NetEye开始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为联合国WP.29提案,建设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并作为中国代表团创始企业代表,出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并提案。(UN/WP.29全称为: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主要开展整个国际范围内汽车技术法规和汽车产品认证的协调和统一工作)。
2016年,东软NetEye联合国内汽车厂商及国家级评测认证中心成立国内首个”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对外发布国内首个《车载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白皮书》行业标准,以及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东软NetEye成立车联网安全实验室,融合东软近三十年的汽车电子系统研发经验与网络安全技术积累,开启业务系统与安全深度结合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