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软集团网络安全事业部的发展战略中,“创新”与“落地”是总经理杨纪文经常提到的两个词。在杨总的“网络安全商业经”中,他是如何营造安全创新生态模式,又是如何部署公司技术落地战略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信息安全》对杨总的专访原文:《摒弃虚浮 联合创新 发展网安产业》。
东软集团副总裁兼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杨纪文
提高产品创新和品质 应对网安市场环境变化
网络安全市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变化的速度都非常的快,目前国内环境与之前最大的变化我认为是技术的革新和法律政策的完善。突出的动向体现在国内网络安全厂商普遍开始加大了技术方面的投人。从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以来,关于网络安全的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丰满,比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都具备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变化使整个市场的服务形式和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这几年以来,每年都会听到人说“今年是网络安全的风口”,大家说的都对,我认为安全产业的风口目前会一直存在,且会存在很长时间。理由是目前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与市场上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网络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且网络安全需求会以几何倍增长,所以在这种差距最大限度的缩小之前,安全产业将会一直处于大家所说的“风口”状态。而当差距缩小之后,也许我们会发现效率更高的技术手段,完全推翻和代替现在的技术手段,那时候又会面临新的风口。
前面说到了行业中法律法规的颁布,我认为影响是很积极的。国内市场中很多行业目前对于自身安全的投资都是处于政策驱动,比较被动,法律法规强制得使得大众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水平,大力推动了国内网安产业的发展。如果非要说消极影响,我认为法律法规本身是无消极影响的,但对于法律法规约束的对象而言,应多加注重网络安全,而不是只被政策驱动被动的去做安全部署。
对于研发不足、人才流失、产品同质、市场叫好不叫座这些问题,我认为与教育、社会重视、和厂商靠噱头宣传产品等因素都有关系。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自身做到多落地方案,少吹噓概念,不要把安全行业搞得“泡沫”太多,真正鼓励那些可以落地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更多的人才更有动力进行研发,提高产品创新和品质,而不是绞尽脑汁去想概念。
多方联合重点出击
作为安全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现实和自己的设想有距离。我们的设想都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安全,我们在做的也是尽可能快速缩小前面所说的安全输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东软NetEye一直马不停蹄在做,我们在1996年起家,并一路领跑,其中在发展之路上,东软也许是第一个尝试国际化的知名安全品牌,当时诺基亚企业安全进行商业合作业态,其中我们也在安全集成以及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定位方向上有过各种尝试。其中我们在无资本投入的状态下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行业、新方向上的扩展尝试。企业内部我们发起了新技术创业模式,尤其在车载信息安全、亚太SMB定制网关、医疗行业定制产品和社保网安定制产品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无论是承担国家新技术的研发,还是国家标准的制定,还是创新技术的落地研究,我们都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认可。
目前我们的策略是努力用自身的技术,联合东软集团在各个行业的经验打造特色安全定制类产品以及行业安全生态系统,做更落地的品质产品,推动国内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
东软网络安全的创新转型发展点还有很多,车联网是其中之一。我们发挥东软安全在研发上的优势,结合东软兄弟部门在汽车行业内的经验积累,帮助车厂完成安全转型。目前国际和国内对车联网的关注较多,其实很多友商也在打车联网安全这个标签,但是之所以我们的方案脱颖而出且被车厂认可,也是因为我们的策略是不喊概念,只做方案。东软网络安全事业部的内部经常说的一句话, 是“我们如何将技术落地展示给用户体验?”
安全生态要可持续、多维度、多融合
安全生态一定要可持续、多维度、多融合。无论在技术上,资本上,业务上,乃至社会上,都要有所考虑。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生态圈,安全不应该是脱离历史与未来的安全。
产业政策应该说目前是越来越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认知,有利于产业壮大。产业环境还是希望概念化和喙头化的东西少些,能更加向实用靠拢。我们总觉得安全人才少,安全爱好者少,民众对于安全的意识不强。但如果当一个爱好者在入门的时候,发现安全行业虚浮的东西很多,那对安全人才团队的壮大是没有任何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