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网络的慧眼--访东软网络软件事业部部长曹斌

洞穿网络的慧眼
            --访东软网络软件事业部部长曹斌

转载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 九月刊  记者 崔光耀   
题记:NetEye作为东软的品牌产品,曾连续两年被IDC评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产品。NetEye,如同网络世界明亮的眼睛,时刻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扫描与监督。而NetEye始创者们,无时无刻都在擦拭着网络这只雪亮的眼睛。

一支创业队伍转移了他的视野

  当我们巡视国内信息安全的天空,会发现有许多耀眼的新星。他们大多在三十岁左右,接受高等教育时正赶上计算机热在中国方兴未艾,此后互联网络的浪潮又把他们带向网络和网络安全的激流之中,且充当了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应该说,这是一群天赋很高,又适逢时势造英雄时代的弄潮儿

  被称为东软网络安全产品首席设计师和咨询顾问的曹斌,算得上一其中一个典型。1989年,曹斌考入清华大学核能物理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尖端前沿的学科,对物理和天文等有着特殊兴趣的曹斌,如愿以尝地实现了他人生起步阶段的第一个梦想。当时在曹斌等中学生的心中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几乎就是理想的代名词。

  当曹斌心想事成,进入清华大学以后,一种深埋于心的兴趣也潜滋暗长。在中学的时候,他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参加了学校的计算机小组,还参加一些计算机知识竞赛。到了清华,曹斌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计算机,在系里也找到了更多的知音。到了大二、大三时,曹斌已经兴致大发,主要时间都投入到机房了,甚至还和中关村刚刚创办的公司一道做了一些项目。为此一些专业课也曾被耽误过。谈起这段日子,曹斌解释说“那时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清晰化,已经基本上确定要做计算机软件了。我认为要和事业挂上钩的话,首先必须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到一块。”曹斌原来认为计算机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不能够把它作为一种职业来选择。随着深入的接触,曹斌认识到仅仅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想法是不对的,计算机这个领域很宽也很深,是一片可以在其中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按当时的情况来看,作为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是很容易出国的。从小到大都比较“听话”的曹斌却没有走这条路,这跟父母的反对有关,同时也有其他因素。快毕业时,曹斌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介绍东北大学一个叫刘积仁的教授搞了一个计算机研究所,这个团队的环境、工作氛围都很好,搞得有声有色。毕业前那年的寒假,他和母亲一道专程去“见识”了一下刘积仁教授,发现刘老师特别平易近人,特别和蔼可亲。当曹斌表示想过来读他的研究生时,刘老师说:当然可以,但你跨专业学计算机专业,肯定会很吃力的;不过只要你愿意过来,我愿意接受。刘老师说这番话,可能是发现了曹斌对计算机有几分悟性,也可能是感觉到了他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亦或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这位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博士对眼前的这位小青年顿生好感。--据说,这次谈话只有15分钟。

  在人生的发展阶段,重要的转折点其实并不多,但却是非常关键的。1994年曹斌正式成为刘积仁老师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回到了他的家乡沈阳。曹斌在刘积仁老师身上深深地感觉到:在国内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而不一定非要出国。1995年曹斌正式进入东软,开始走上了东软的大舞台,并跻身于中国软件业的潮流之中。此后,他又取得了东北大学计划内在读博士的资格。

他忽然间找到了事业的焦点

  因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表现优秀,1996年曹斌提前转读博士了,并在东软的一个开发部从事Openbase数据库、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等的研发工作,其中有些项目也涉及到一些网络安全问题,象防火墙等等。

  东软网络安全的研发有着较长时间的积累,而NetEye的前身就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具有信息分析功能的防火墙,1996年立项,该项目最早由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承担。1998年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意识到网络安全的市场潜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像东软这样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产品应体现多样化,软件行业最主要的领域东软都应该介入,而且一定要做好,于是决定由东软接手做这个项目。这也与刘积仁倡导的“产品要体现对社会的承诺”的思想密切相关。

  东软的最高决策层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统一的。集团总经理王勇峰指示:一定要做网络安全产品,设立专职部门来做。于是曹斌领衔受命,被调到刚刚成立的“lntranet技术部”任负责人,专门从事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次年这个部门升级为东软的一个研发事业部,即现在的“网络软件事业部”。

  从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到NetEye品牌的形成,这中间不乏艰辛与汗水。据IDC调查表明,东软的NetEye防火墙市场份额在国内仅次于国外的Cisco和CheckPoint,其在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2000-2001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今年4月,NetEye3.1版本正式发布,成为东软整合NetEye品牌的一个标志性产品。在NetEye出现之初,东软就有三个网络安全产品--防火墙、VPN和IDS共用NetEye这同一个名字,NetEye3.1则把防火墙与VPN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产品的整合。
 
  回忆这段经历,曹斌感慨系之。他说,这是他事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起跳阶段,其中尤为难忘的是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可以说当时是全身心地投入,把一切都抛开了,电话也不接,白天晚上脑子里都是研发的事情,感到特别累,也特别兴奋。他说:“你忽然间找到了事业的焦点,而这个焦点对你是一种能力的挑战,是对人的潜力的巨大发掘。”

  这是兴趣和事业的一种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市场对产品品质的压力激发出来的一种忘我热情的迸发。而东软恰恰给曹斌提供了这样一个发挥自身潜力的最好舞台。

??这里面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1999年8月,NetEye1.0版本上市不到三个月,福建一个用户要购买50台,但他们提出的要求有十几项功能,NetEye1.0都没有。曹斌他们当即向用户保证,在2000年3月之前给他们一个符合这些功能要求的新版防火墙产品。

  曹斌所说的最忙最累的阶段主要指的就是这次版本升级。这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从测试版到最后封版,越到后来压力越大,忙得不可开交,根本就不想睡觉,最后几天乎就没有合眼。当最后那天晚上九点,做完了最后的测试,曹斌和他的同事们整个儿都像散了架一样。当他们举杯相庆时,醇香美酒宛如玉液一般沁润着他们的心田。

  在曹斌的心中有一种使命:做软件一定要有抱负,不能比国外的差。东软的网络安全产品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而且要能和国外的品牌一较高低。

  在状态包过滤的基础上,曹斌的网络软件事业部又首创了一种名为“流过滤“的新技术,这使NetEye在核心架构上有了新的突破。所谓“流过滤”就是把一个个数据包重新整合成数据流,然后进行过滤检测的技术,它完全透明地对应用层进行保护,不仅可以检测出邮件有无问题,且能在阻止该邮件通过时不让发送者知道。“流过滤”技术因此独树一帜,比如状态包过滤防火墙很难阻止的Unicode攻击,采用“流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就可以成功地抵御。

  “流过滤”技术的提出,使NetEye的竞争力大大提升,也使一些国外的公司闻之感到震惊,立即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今年五、六月间还有多家国外的公司前来探询合作的事宜。国内用户对此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

  曹斌说:“安全这东西,基本功能永远都不能满足要求,就像军备竞赛一样。这种竞争压力会导致企业在研发和市场上不停地投入,如果稍微松懈一点的话,恐怕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要是做不到最好的产品,做得再多也都没用。技术不强,就比较麻烦。”
在分析国外同行的做法和经验以后,曹斌看到了其中的差距,表现在他们规模化、系统化地做产品研发,这不单纯是智力方面的问题。而国内的一些小公司则比较急功近利,也没有实力把规模做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软为曹斌他们创造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条件:东软升级了的网络产品测试实验室,仅设备投资就近1000万元,远远超过了“九五”攻关项目。整体上看,东软在信息安全的投入力度在整个行业内是最大的,现在的研发队伍达到了150人的规模。

  有一篇文章很生动地这样描述曹斌:“在技术上很有灵性,对技术有着超常的敏感度。曹斌常被大家称为技术化的家伙,往往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洞察到问题的本质,与他讨论问题时,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你不可能把他骗过去。事实上,他总能找到你所忽视,或者处理得不合理的地方,并且让你改正,感觉上简直要榨干每一行代码的油水。”

  曹斌在东软找到了事业和兴趣的结合点。他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东软的文化氛围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有信任也有压力,这使得他能够心悦诚服地投入工作之中,他反复强调说“真的很好”。

  由于曹斌在业界的突出表现,他成了众多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都表示愿出几倍高的薪金,但这并没使曹斌为之心动,因为他已逐渐地融入到东软融这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了。

技术化张扬的魅力

  身材高挑、思路敏捷、说话频率很高的曹斌看上去就是那种干练利索的人,可在读书时他却不怎么爱说话,那时他认为把成绩搞好就行了,别的不是主要问题。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发现建设好一个团队,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说:“我们这个团队关系非常融洽,他们平时总拿我开玩笑。当然,技术上必须要过硬,得让人服气才行。”

  东软有一个“怪才”,人称“拚命三郎”,指的是东软高级副总裁兼技术总监袁淮。曹斌自认为在智力上和袁淮没得比,但在拚命的程度上,他们却有相近的地方。像连续不睡觉,而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持续作战,这似乎是一些“天才“的专利。

  业余时间,曹斌喜欢看书,主要看技术方面的书,也看小说、有品味的杂志等等,有次在机场买了一本关于科学与宗教方面的书也读得上劲。他还特别喜欢踢足球。谈到这里,他笑着说“一般他们不上我上场,在场外作教练。比赛胜势确定以后,才上去踢一踢。”其实他与同事们踢球可能更多地是和大伙交流,通过玩与大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今年,曹斌32岁,在本文的采写过程中,曹斌正张罗着自己的婚礼。他的爱人也是东软的员工,同时也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同学。当让他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爱人时,曹斌的回答不是“温柔娴慧美丽”之类的,而是“聪明”。同样的所学,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背景,加上同样的才气,可以想象这对新人让人羡慕的姻缘。

  人们习惯上称曹斌为曹博士。其实,在1996年提前转博以后,到将近毕业时,该发表的论文也都发表了,这时突然正赶上东软网络软件事业部最忙的那段时间,曹斌不假思索地全力投入工作,把毕业的事也都抛到了一边。这使记者想起了比尔.盖茨辍学的经历。曹斌对记者讲了一个笑话:据说有一次Oracle公司的老总埃里森有一次到一个大学演讲,听众是一些行将毕业的大学生。埃里森就说,你们都要毕业了,真是太可惜了,太晚了。他的意思是说,年轻人应该更早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去做事业。说到这里,曹斌说,博士学位还是要的,今年下半年就可拿到学位。--其实,用学位来评价曹斌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下一步,曹斌和他领导的网络软件事业部,已经确定了新的产品线结构和布局,内部研发资源的分配,以及与代理商、渠道的沟通等也已策划成形,只等进一步去落实了。按曹斌的说法,流过滤技术带给NetEye的市场空间,半年多时间也就够了,新的技术和产品正源出清泉,更立新潮。

  在成绩面前,曹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们做技术的最清楚防火墙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也最清楚自己的产品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我们绝不会在用户面前吹牛,过分夸大其功能,否则用户可能会产生麻痹心理,最终导致不该发生的损失。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技术,曹斌认为现在的用户已经非常理智了,他们越来越能够判别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是可靠的,在选购方面也越来越少盲目性,这对一些技术上先天不足的公司而言是灾难性的打击,但对于规模化、系统化做产品研发的企业来说,却是市场对其投入的正常回报。原来,东软所提倡的“软件创造客户价值“的理念,其实就这么简单。
联系我们

欢迎致电4006556789,或通过在线方式与我们联系

close

关闭